潘伟斌说三国丨曹操墓发现之初并未引起人们重视
发布时间:2023-06-20 10:01:18 来源:顶端新闻

△曹操墓内部

2007年1月22日,本人意外听说距离固岸墓地不远处的西高穴村一座古墓被盗,于是立即前去进行实地调查。为了了解情况,本人通过盗洞亲自进入墓室,观察里面的有关情况,发现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多墓室砖室墓,并当场判断这是一座东汉晚期的王侯一级墓葬,推测它极有可能就是被称为千古之谜曹操的高陵。


【资料图】

第二天,在安丰乡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该墓所在地周围进行调研,调研十年前曾经在其附近出土的鲁潜墓志。鲁潜墓志的发现十分偶然,1998年4月,该村村民徐玉超在西高穴村西北一华里处为砖厂起土时挖出。据徐玉超回忆,这块墓志埋在地下2米深处, 长31.3厘米、宽20.7厘米,魏书志文,共14行计126字。

△鲁潜墓志

其上明确记载道: “(鲁潜)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廻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墓主人鲁潜卒于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的鲁潜,其官至后赵大仆卿驸马都尉。

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安阳市考古所前身)的孟宪武队长听说后,亲自赶到徐玉超家察看。徐玉超主动将这块墓志上交给了安阳市文物工作队,此墓志后来一直保存在安阳市考古所内。

同年6月28出版的《中国文物报》,对鲁潜志的发现进行过报道,并公布了“鲁潜墓志”全文。然而,这件事并没有引起业界人士的重视,却引起了该村相邻的渔洋村文物爱好者龙振山的重视。他通过朋友搞到了这块墓志的一张拓片,撰写了一篇《鲁潜墓志及其相关问题》的文章,发表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的《华夏考古》2003年第二期上。但是,遗憾的是仍然没有引起考古界的重视。

经过调查,本人发现该墓志出土于漳河南岸与被盗墓同处在一块高台地上。由于当年窑厂取土,这里早已经被挖成七八米深的深坑,根本找不到其具体位置。

经过走访当地群众,知道该墓志出土的大致位置,其方位在被盗大墓西北部,双方相距大约1公里左右,与墓志记载的“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基本相符。通过这次调查,发现该台地濒临漳河,高出周围地面五六米,在北、西两面形成深达八九米的断崖,与周围地面隔离,形成明显的相对独立一块区域;南面与东面与农田相连,比较突兀。由于地势较高,不利于灌溉。这种地势与曹操在《终令》中要求的“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记载相符。更加坚定我的这一判断。

返回驻地后,本人连夜写了一篇汇报材料,1月25日,我紧急赶回郑州,第一时间向单位领导和省文物局汇报了这一发现,以考古所的名义亲自撰写了《关于安阳县西高穴被盗汉墓的调查报告》,建议立即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然而,相关领导根本不敢相信我的这一发现,由于当时我们单位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考古发掘任务实在太重,抽不出来人手,加上单位也没有这项经费,所以当时无法开展这项工作。回去后,本人只能建议西高穴村领导将盗洞回填,要求安丰乡派出所派人加强日常巡护。

然而,这座墓已经暴露在田野外,引起盗墓分子的关注,并屡屡被盗,让我忧心忡忡,总是担心这样下去,墓葬内的文物被盗墓分子盗空,关键文物缺失,即使它真的是曹操墓,将来进行考古发掘也无法得到证实,使这座被称为千古之谜的曹操墓再次从我们面前消失,变成永远不能解开的谜团,那就太遗憾了。

△《曹操高陵今何在》

于是,我再也坐不住了,便利用固岸墓地发掘的空隙撰写了一篇《曹操高陵今何在》论文,后来发表在台北故宫《文物》月刊上,希望能够引起学术界和有关领导的关注,促进尽快对这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2008年春季,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组的导演温臣先生在孔德铭的陪同下来到固岸墓地,想请我出面协助他们拍摄一部《寻找曹操墓》的纪录片。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希望经过他们曝光这件事,让更多的人知道,希望有人看到后,能够出面尽快对它进行抢救发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仍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标签: